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金文陽 文/圖)4月24日,銀川市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“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”品牌推介會在長城花園社區濃情啟幕。這場以“共繪民族團結新畫卷”為主題的盛會,通過情景劇、非遺展演、創業故事分享等多元形式,將20個社區各民族群眾守望相助的溫情故事娓娓道來,繪就一幅生動感人的民族團結新圖景。
活動現場,一個個鮮活案例直擊人心。七子連湖社區的“紅袖章”巡邏隊,由各族銀發志愿者自發組成,他們穿梭在樓棟間,用腳步丈量社區平安,用行動詮釋“遠親不如近鄰”的真諦。魯銀社區的“樂活”公益集市人聲鼎沸,義剪攤位前排起長隊,磨刀聲、笑聲交織成動人的民生交響曲。五里湖畔社區創新“五色工作法”,用“彩虹本本”精準對接居民需求,讓社區服務既有力度更顯溫度。而最暖心的莫過于長城花園社區的“抱抱團”互助會,八年間他們用擁抱溫暖化療病人,用歌聲驅散生活陰霾,將“互嵌式社區”理念化為一個個溫暖瞬間。
長城花園社區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區,回族、滿族、蒙古族、藏族等少數民族居民占比達38%。該社區巧借“教育+演藝”“教育+節慶”等特色活動,推動各民族在空間、文化、經濟、社會、心理層面深度互嵌。當非遺剪紙遇上民族舞蹈,當傳統節慶融合鄰里歡聚,互嵌式社區建設在這里結出累累碩果。
“民族團結不是墻上的標語,而是應急包里的降壓藥,是年夜飯多出的那副碗筷。”主持人在情景劇串場時的話語,道出了民族團結的質樸真諦。寧安社區的“媽媽崗——石榴籽手工坊”,用彩線串起各族姐妹的創業夢;寶湖社區十二載“鄰里守望過大年”的堅守,讓陌生鄰里變成至親家人;楓林灣社區15分鐘生活圈的便民實踐,托起居民“家門口的幸福”。這些生動案例,無不是各民族共融共進的溫暖注腳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6月19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長城花園社區考察時,同社區居民親切交流。看到各族群眾和睦相處、生活幸福,總書記高興地說:“民族團結非常重要,我們五十六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。”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,總書記更是指出“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”,對社區的民族團結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。
“我們要讓‘親如一家’品牌持續發光發熱。”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雪燕表示,街道將持續深化品牌建設,創新“微治理”模式,通過民生微實事、環境微更新、服務微創新,讓28萬各族群眾在互動中加深了解,在交融中增進感情,共同書寫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溫暖篇章。